為了避免子孫後代還受到倭國的侵擾,朱祁鑠決定,這萬古嗜殺的罵名,便由他來背負。
等鄭和出使回來後,大明便對那倭國宣戰,這些年,死在倭寇手中的大明百姓,可不少。
……
天幕——
【自從奧斯曼成為大明的行省之後,整個藍星便進入到了穩定發展期】
【世界各地懾於大明的威壓,沒有一個國家敢主動挑事攻打其他國家】
【也是由於大明的強大,世界各地的國家,紛紛派出使者代表團,一邊想來給中祖祝壽,一邊來大明進行學習】
【禮部忙得不可開交】
【但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國家被中祖明確拒絕了不允許來大明的順天府進行覲見】
【這個國家便是倭國,當時倭國還處於戰國時代,由足利幕府名義上統治】
【當他們得知被中祖拒絕後,他們不僅沒有害怕,反而在整個國內大肆宣揚,煽動對大明的仇恨】
【他們還認為,中祖開拓如此強大的版圖,不過運氣罷了,隻不過是因為大明的自然條件好,天然有那麼大的領土】
【若是讓他們倭國有這麼好的自然條件,早就統一了世界】
【出於對大明和中祖的仇恨,於是倭國經常派出船隻襲擊大明的商隊】
【對大明的商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民間的商隊們紛紛托關係聯係他們當地的地方官,請求當地的地方官們給中祖上書,請求對倭國進行打擊,以保證他們航運貿易的正常進行】
【當地的地方官們知道後,十分憤怒】
【隻有他們大明欺負別人的份,今天竟然這小小的倭國竟然還敢欺負到大明身上了?】
【經過官員們的層層上報,最後這個消息進入到了大明的朝堂】
【對此,武將們就一個字:乾死他!】
【文官先是數落了武將們是文盲不識數,然後對此就一句話:屠光他們!】
【那殺氣,讓武將們都膽戰心驚】
【這股子殺氣,根據咱們後世的研究,可能是文官們在兩宋誰都打不過,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此刻在中祖朝,所以他們變得比誰都好戰】
【中祖是十分支持文臣武將們的策略的,他本來就想對倭國動手了,這次是倭國送到了他的臉上,給了他開戰的借口】
【之前,鎮南王沐璘,在海外拓展領土的時候,幾乎會自動略過倭國,因為這片土地實在是彈丸之地,打下來的成本,要遠遠高於治理這片土地獲得的收益的成本】
【這一次,在大明群臣上下的支持下,鎮南王沐璘,又要掛帥親征了,瀚海王孟懷安,也是如此】
【這次戰爭開始之前,中祖還特意把遠在西洋治理安息行省的安西王申佑給接了回來,讓他總管這次戰爭的後勤】
【大明的軍隊,浩浩盪盪,分為海陸兩軍,朝著倭國出發】
【一支大軍走水道,一支大軍借道藩屬國朝鮮】
……
彈幕——
「這場戰爭,真的是完美詮釋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話的真諦!」
「因為這個倭國一片混亂,可麵對大明這樣的天軍,竟然還有一戰之力,血性十足,要不是中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將其消滅,日後這個國家要是統一,必定成為我華夏的心腹大患。」
「就這竟然還有聖母抨擊中祖是個屠夫,隻知道在世界各地製造殺戮,就這我真的笑了,要不是中祖滅了倭國,你說不定現在都生不出來呢。」
「當初,隋唐三代帝王,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歷經三個帝王,才將高句麗打殘,後麵再歷經唐中宗、唐玄宗,才徹底將高句麗滅亡,由此可見,歷代但凡正常點的帝王,都會為了維護華夏正統主動出擊。」
「這倭國本來吧,可能中祖還真不想屠滅他們,畢竟一開始的開戰理由是總是侵襲大明的商隊。」
「但是吧,後來和倭國的作戰中,中祖發現這倭國並不弱,這還是沒有統一的倭國,這就讓中祖警鍾長鳴了,這個倭國必須被消滅了。」
「弱小……就是原罪……所以啊,咱們華夏一直都在努力變強,就是害怕有一天弱小了被挨打!」
……
現世·奧斯曼帝國——
當他們看到天幕中,那倭國竟然被大明帝王下令屠滅,他們身上一陣寒意。
還好還好,他們奧斯曼幸好投降的早……不對……
還好還好,還好在他們偉大的蘇丹巴耶塞特二世英明神武的帶領下,咱們奧斯曼展現出了極差的軍事能力……但凡巴耶塞特二世率領咱們奧斯曼在戰場上表現得好一點,咱們奧斯曼說不定也要被屠了……
蘇丹巴耶塞特二世,您簡直就是我們的恩人……
還有,是誰說的大明中祖皇帝是十分仁慈的,直接將一國之地屠滅,這明明是人屠好不好吧……
「我腿軟,咱們快去勸說蘇丹一同和大明朝聯合,去攻打那[馬穆魯克蘇丹國]吧,一起造運河吧,不然大明一怒,咱們可就慘了……」
奧斯曼的重臣,對身邊的同僚說道。
……
現世·倭國——
「混帳!大明欺我等太甚!」
「誓死抵抗大明!」
「天皇萬歲!打倒大明!抵製明貨!」
隨著鄭和貿易的展開,大量的大明貨物也湧入了倭國。
「大明背信棄義,我等是不征之國,大明皇帝是無恥小人!」
倭國上上下下義憤填膺,在生死麵前,他們顯得團結了。
畢竟,天幕中,那大明是要將他們全部一網打盡,盡皆處死。
不過,也有一些軟弱之輩,默默記住這些罵了大明的有權有勢的人,記在心中。
然後他們打算去偷取倭國各地的軍事輿圖,進獻給現如今的大明皇帝陛下,以求大明寬恕,讓他們活下來。
他們想當倭奸,或者說,他們並不覺得他們是背叛了倭國,他們自身的說法,是「回歸大明祖國的回報」。
……
天幕——
【當大明數十萬大軍,一路摧枯拉朽將海域上的倭國船隻全部消滅,臨近倭國本土的時候】
【倭國這才知道,他們惹了一個什麼樣的龐然大物,他們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