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瀟湘子、尹克西二人也終於有了結局。
之前有人猜測說,第三部的開篇會不會從瀟湘子、尹克西二人離開華山後,取出《九陽真經》開始?
結果顯然猜錯了。
不過,也還是很快就知道了兩個人離開華山後發生的故事。
原來兩個人相互不信任,都在防範對方會對自己下死手。
這倒是讀者們沒有想到的。
不過,再一想,其實這樣才正常。
兩個人雖同為蒙古高手,但要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好,並不見得。去少林寺偷經書,算是兩個人難得一次的合作。
再加上兩個人都不是好人,以己度對方,自然都會認為對方想殺死自己獨占經書。
如此精疲力盡的過了三年,也算是遭到報應了。
另外,如此來看的話,三年時間裡兩個人都沒有修煉《九陽真經》了。
果然。
《九陽真經》是為這三部的主角準備的。
不過,如果張君寶是主角的話,覺遠和尚就可以傳授他《九陽真經》啊!似乎並不需要瀟湘子、尹克西二人盜走的那本經書。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覺遠和尚並且沒有完整傳授張君寶《九陽真經》。
瀟湘子、尹克西二人最後相互比拚,力竭而亡,倒是有些類似於洪七公、歐陽鋒二人的同時殞落了。
隻是檔次低了很多。
尹克西最後幡然醒悟,也同樣是讀者們沒有想到的。
不過也好,總比臨死前都還不醒悟更好不是。
隻是「經書在油中」是什麼意思?「油」指的是吃的油,還是代表一個什麼地方?
尹克西沒有解釋清楚就死了。經書的下落怕是要成為懸案了。
……
繼續看。
何足道沒有拒絕尹克西臨終所托,決定去往少林寺一趟。
他一生還從未踏足過中途,正好順便遊歷一番。
另外,西域少林派的三名俗家弟子,便是方才那潘天耕三人。他們三人聽聞了何足道「昆侖三聖」的名頭,找到何足道,要和何足道比劃比劃。
因為昆侖三中有一個「劍聖」,潘天耕三人不服何足道被稱為劍聖,讓何足道將「劍聖」去了,隻稱「昆侖二聖」。
何足道當然不會他們說去就去,又因為自己受尹克西之托要上少林寺。
於是和潘天耕三人約好,在少林寺相見,並且比劃一番。
這便是何足道向少林寺下戰書的原因,也是潘天耕三人從西域來到少林寺的原因。
聽何足道說完,郭襄總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和她之前自己的猜想有些不一樣。
何足道方才已經和潘天耕三人交過手了,三個人都不是他對手,被他打得狼狽而逃。
所以,也沒有必要再在少林寺比劃了。
何足道打算去少林寺將尹克西的話帶給覺遠和尚之後就離去,邀請郭襄一起去少林寺。
郭襄本就是去少林寺看熱鬧,所以同意了。
兩個人一起到了少林寺山門外。
何足道拜山,說昆侖山何足道造訪,有一言奉告之類。
話音落,少林寺寺門大開,出來了一百多名僧人。天鳴方丈、無色禪師、無相禪師悉數在列。
另外還有心禪堂七老,年紀最小的都有七十餘歲,年紀最大的已經過了九十歲。
最後還有近百名少林寺俗家弟子也出來了。
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三人也在其中。
少林寺幾乎所有會武功的人全都出來了,陣仗之大,讓何足道、郭襄二人都目瞪口呆。
之所以陣仗這麼大,是因為潘天耕三人被何足道打敗後,到了少林寺對天鳴方丈將事情說了。
天鳴方丈隻道何足道來者不善,而何足道輕鬆擊敗了潘天耕三人,又讓天鳴方丈知道了何足道的武功深不可測。
天鳴方丈自付他自己,還有無色、無相三人的武功,都未必能夠強過潘天耕三人多少。
既然潘天耕三人不是何足道的對手,那他和無色、無相三人自然也同樣不是何足道的對手。
為了少林寺的聲譽,天鳴方丈不得不把陣仗搞大,還請出了少林寺輩分最高的心禪七老壓陣。
但心禪七老的武功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他們能否強過何足道?天鳴方丈、無色、無相三人心裡實在沒底。
何足道沒想到對方陣仗這麼大。不過,他並不是來找事的,於是對天鳴方丈說,他受人之托前來給覺遠禪師傳一句話,還請覺遠禪師相見。
天鳴方丈非常意外,但還是差人去傳覺遠和尚前來。
無相禪師這個時候對何足道表示,他想要討教幾招。
何足道搖頭,不打算出手。
無相禪師大怒,心道你留書在先,現在又推脫,千百年來,誰敢對少林寺如此無禮?
然後主動出手,要討教何足道的劍術,看看劍聖到底是有多牛逼?
何足道卻是依然不打算出手,他撿起一塊石子,然後在腳下的青石板上縱一道、橫一道的劃起來。
很快就畫出一張棋盤,每一道線都深入石板半寸有餘。
之後對無相禪師說,大和尚既然高興,不如我們下一盤棋如何?
這些青石堅硬如鐵,何足道隨手用一塊石子揮劃,竟然深入半寸有餘。其內功之深,當世罕見。
天鳴方丈、無相、無色,還有禪堂七老等,全都心裡駭然,他們可沒有如此深不可測的內功。
他們都沒有,寺中其餘人當然就更不可能有了。
天鳴方丈正要開口認輸,覺遠和尚挑著一對大鐵桶來了。
張君寶也跟在後麵。
覺遠和尚看到青石板上的棋盤之後,走過去,用腳踩在鐵鏈上,然後在棋盤界線上一步一步拖過去。
鐵鏈拖過的地方,石板上出現一條五寸來寬的印痕,將何足道劃出的界線抹去了。
內功之深尤在何足道之上。
天鳴方丈、無相、無色等人全都驚喜萬分,沒想到這覺遠在寺裡不顯山不露水,內功卻竟然高到了如此程度。
其實,覺遠和尚這是借用了大鐵桶,再加上裝滿水的重量。如果空身而行,便不能做到了。
當然,即便是有所借力,但其內功依然還是要在何足道之上。
何足道也十分心驚,沒想到少林寺還有內功如此高深之人,當即認輸。然後要向覺遠和尚請教劍法。
覺遠和尚內功深不可測,但他不懂武功,也從未練過劍,哪裡懂什麼劍法。
於是對何足道表示,他隻知念經打坐,對武功一竅不通。
何足道當然不信,一劍刺出。
覺遠和尚本能的用鐵桶抵擋,在高深內功的加持下,何足道一時之間竟然拿覺遠和尚沒有辦法。
最後長劍甚至竟然被覺遠和尚用兩個鐵桶夾住,抽都抽不回。
何足道乾脆棄劍,然後雙掌擊向覺遠和尚麵門。
張君寶擔心師父受傷,出手接下來何足道的攻擊。
何足道心裡又是一驚,這少年小小年紀,竟然已經有了如此內功,少林寺果然臥虎藏龍。
之後,何足道和張君寶交手。
張君寶原本和覺遠和尚一樣,空有內力,但卻沒有武功。
不過,三年前在華山之巔,張君寶得楊過指點了四招。十天前,郭襄又把那一對鐵鑄羅漢送給了他。
鐵鑄羅漢開動機括後,會演示幾招羅漢拳法,張君寶學會了。
張君寶便用這些武功和何足道周旋了十招。
十招過後,兩個人又比拚內力。何足道吃驚發現,對方的內力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單就內力而言,自己未必能夠取勝。
少林寺一個小小少年不僅能夠接下自己十招,內力更是未必就在自己之下,何足道一聲嘆息,自己著實有些狂妄了。
之後說少林寺名揚千載,果然名不虛傳之類,再之後展開輕功,飄然遠去。
同時聲音遠遠傳來,「覺遠大師,那人托我轉告一句話,說『經書在油中』。」
論武功,何足道的武功當然遠在張君寶之上。但張君寶小小年紀內力竟不在他之下,還能接下他十招,讓他覺得自己小瞧了少林寺,有些羞愧,方才離去。
……
那麼,何足道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和郭靖、楊過、周伯通、一燈大師、黃藥師等人相比如何?
無數讀者都對這個問題的興趣非常大,在網絡上各種討論。
首先,何足道能夠輕鬆戰勝潘天耕三人。而少林寺天鳴方丈自付他和無色、無相三人的武功都未必會比潘天耕三人高出多少。
所以,何足道應該也能夠輕鬆戰勝天鳴方丈、無色、無相三人。
三個人看到何足道展示的內功之後,心裡都駭然,也說明他們的武功與何足道相比,差距是比較大的。
少林寺固然因為數十年前的火工頭陀事件元氣大傷,之後再沒出過絕頂高手。但天鳴方丈、無色、無相三人的武功,在江湖上一流高手的水準肯定還是有的。
所以,何足道的武功肯定遠超江湖一流高手,但應該是達不到五絕級別。
估計和裘千仞一個級別,又或者比裘千仞差上一些。肯定不會比裘千仞更高,最多和裘千仞持平,大概率比裘千仞要差一些。
這種說法得到了大部分讀者的認同。
不過,何足道不過三十歲左右,比楊過都還要小十來歲,有這個級別已經相當厲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