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時間線距離《神雕》結尾過去了三年。
感覺還不錯。
《神雕》開篇的時間線距離《射雕》結尾過去了十年,感覺還是稍微長了一點。
現在三年剛剛好。
隻是郭襄果然還是無法忘記楊過啊!一個少女踏遍大半個中原,隻為能夠打聽到一點關於楊過的近況,就這都沒能實現,讓人嘆息。
豫省少室山的山路上,一個少女騎著一頭青驢緩緩而上,孤獨、寂寞。而更加孤獨和寂寞的是少女心裡的思念。
讓人憐惜!
希望郭襄能夠從無色禪師那裡得到一些關於楊過的近況吧。
慢慢的,郭襄到了少林寺山門外,看到一個大和尚頸中、手上、腳上都套著粗大的鐵鏈,行走時鐵鏈拖地,正在用兩隻大鐵桶挑水。
大和尚便是覺遠和尚!
三年前的華山上,郭襄和覺遠有過一麵之緣。
郭襄見覺遠和尚如此,認為是少林寺在欺負覺遠和尚,十分生氣。讓兩個似是在監督覺遠和尚的和尚,趕緊把覺遠和尚身上的鐵鏈解了。
兩個和尚說少林寺女子不得入內,且這是他們少林寺的事,讓郭襄離去。
郭襄自是不肯離去,和兩個和尚起了沖突。
郭襄武功不弱,兩個和尚完全不是對手,頗為狼狽的奔回寺裡。
張君寶現身。
郭襄讓覺遠和尚和張君寶跟她一起離開,說少林寺欺負覺遠和尚不跑還留著乾嘛?
張君寶卻說少林寺沒有欺負師父,是三年前師父弄丟了非常珍貴版本的《楞伽經》,少林寺正在體罰師父。
都已經過了三年了,還在體罰?
郭襄正要再說什麼,更多的少林寺僧人從寺裡出來,想要將郭襄製住,訓戒一番,然後扣下兵刃,逐下山去。
但郭襄劍法驚奇,一眾僧人一時半會兒奈何不得郭襄。
當然,主要也是僧人們不願傷了郭襄,沒有下死手。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最終,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被驚動了,出了寺門。
郭襄收到過無色禪師送的禮物,但兩個人並未見過麵,所以都沒有認出對方。
無色禪師親自出手,想要試探一下郭襄的身份來歷。但郭襄故意東使一招,西使一招。約定的十招過後,無色禪師並未看出郭襄屬哪門哪派。
不過,郭襄身上掉落了一對鐵鑄羅漢。
無色禪師看到鐵鑄羅漢後,眼前大亮,那是他三年前送給郭襄的生日禮物。
原來這少女就是郭襄。
無色禪師哈哈大笑,而後點明了郭襄的身份。
郭襄也知道了眼前這和尚原來便是無色禪師,當即說明了她此番上少林寺的目的。
無色禪師搖頭,說過去三年楊過沒有來過少林寺,他也從未聽到過有關於楊過的消息。
郭襄十分失望,當即道別,準備下山。
無色禪師送郭襄下山,還說要到山下找個飯鋪請郭襄吃飯。
不過,兩個人沒走出多遠,有僧人匆匆來報。少林寺裡有變故發生,無色禪師對郭襄表示歉意,之後回寺。
郭襄一個人繼續下山。
張君寶趕來相送,兩個人聊了一陣關於覺遠和尚的話題。
到了郭襄拴青驢的位置,郭襄讓張君寶不用再送了。
張君寶依依不舍,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
張君寶明顯是喜歡上了郭襄。可能是三年前在華山上,郭襄為他包紮傷口的時候就喜歡上了。
但這少年明顯不知道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歡,或者不敢表達,又或者沒有打算表達,他隻是想就這樣和郭襄待在一起就足夠了。
所以才會依依不舍。
看來這張君寶真有可能是主角了。
而女主……不是會郭襄吧?
應該不會。
郭襄腦海裡隻有楊過。
不過,不管她能否找到楊過,她都不可能和楊過在一起,難不成要孤獨終老一輩子?
這張君寶看著還不錯。
如果有一天郭襄放下了對楊過的思念,選擇了張君寶也還行。
讀者們心裡都這樣想。
……
郭襄見張君寶依依不舍,便將無色禪師送她那一對鐵鑄羅漢拿出,送給張君寶。
這對羅漢的肚腹之中有機括,扭緊彈簧之後,能夠對拆十來招少林羅漢拳。郭襄據此還學了幾招少林羅漢拳。
張君寶不收,但郭襄硬塞給他。然後讓他回寺去,不要在山裡亂跑。
郭襄要比張君寶大兩三歲,對張君寶就像是姐姐對弟弟。
張君寶也聽話,望了郭襄一眼後,走上山去。
張君寶離開後,無色禪師又來了。說有人在少林寺留了一張紙,上麵寫著,「少林派武功稱雄中原西域有年,十天之後,昆侖三聖前來一並領教」,問郭襄可知昆侖三聖?
郭襄搖頭,從來沒聽過。
不過,這昆侖三聖好大的口氣!
和無色禪師再一次道別,郭襄繼續下山。
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一白衣男子,三十歲左右,正在撫琴。
琴藝很高!
撫完琴後,白衣男子又練劍。
劍法也很高!
再然後又自己跟自己下棋。
郭襄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心想此人倒是和我一樣寂寞。空山撫琴,以雀鳥為知音。下棋又沒有對手,隻能自己跟自己下。
郭襄現身,和男子談棋論琴,被男子引為知己。
和男子分開後,郭襄在少室山上逗留。
數天後,又遇到三個人往少林寺方向去。
三個人分別叫做潘天耕、方天勞,以及衛天望。武功都很高,又往少林寺方向去,應該就是昆侖三聖了。
郭襄趕緊跟上,想要去少林寺瞧瞧熱鬧。
中途和三個人起了沖突,郭襄不是對手。
數天前見過的那名白衣男子趕來,他作了一首新曲,想要撫給郭襄聽。不曾想遇到三個人正在欺負郭襄。
於是和三人交手。
三人均不是男子的對手,吃了敗仗後,又往少林寺去。
男子撫琴一曲後,雙方都進行了自我介紹。男子說他叫做何足道,長年居於西域昆侖山中。
在西域闖出了一些名頭,道上人說他琴、劍、棋三絕,可以稱得上是琴聖、劍聖、棋聖,於是稱他為昆侖三聖。
但他覺得這樣太高調了,於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何足道,意思就是昆侖三聖何足道。
郭襄這才知道,原來這男子才是昆侖三聖,而昆侖三聖隻有一個人。
那剛才那三個人是誰?
何足道說那三個人西域少林派的。
數十年前,少林寺的燒火雜役火工頭陀,因不堪僧人暴打偷學武功。二十年後武功大成,擊殺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引發少林寺內亂。
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氣之下,遠走西域,創立了西域少林派。
因為這一次內亂,少林寺元氣大傷。自那之後的數十年時間裡,都沒再出過絕頂高手了。
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情。
郭襄總算是知道了過去數十年時間裡,天下絕頂高手中,為什麼會沒有少林寺僧人了?
何足道繼續說,他這一次來少林寺,還要領教少林寺的武功,起因要從一件事情說起。
不久前他在昆侖山居住的地方,聽到外麵有打鬥聲,出去一看,是兩個人正在打鬥。
兩個人都已經受了致命重傷,卻依然竭力拚鬥。
何足道上前將兩個人拉開。其中一個人倒地,登時就死了。
另外一個人則還有氣,何足道將其救回屋裡。但終因傷勢過重,無法續命。
臨死前,那人告訴何足道,說他叫尹克西。他一生作惡多端,現在醒悟卻是已經遲了。
最後拜托何足道去少林寺走一趟,替他給少林寺覺遠禪師帶一句話,就說「經書在油中」。
什麼經書在油中?
何足道聽得莫名其妙,待要問個清楚,尹克西卻已經離世,再也無法回答他的問題了。
……
這人是尹克西,那之前和他打鬥,倒地後登時就死了的那個人應該就是瀟湘子了。
事實確實如此。
郭襄描述了瀟湘子的外貌後,何足道確認就是倒地就死了的那個人。
原來這二人三年前離開華山後,相互之間並不信任,相互防範,都害怕對方將自己暗中除去,好獨占那一部經書。
所以,兩個人總是同桌而食,同床而睡,總是寸步不離。但是,在吃飯的時候又都生怕對方下毒,睡覺時也總是擔心會遭對方暗算。
一路上總是提心吊膽、魂夢不安,搞得疲憊不堪。
然後又擔心少林寺的和尚找到他們,所以一路直接到了西域,上了昆侖山。
精疲力盡的兩個人終於打了起來。
瀟湘子的武功本在尹克西之上。但三年前瀟湘子襲擊覺遠和尚不成,自己反受重傷,然後就一直沒有恢復到巔峰狀態。
所以,兩個人鬥了旗鼓相當,最終雙雙力竭。
何足道將他們分開之後,瀟湘子倒地就死了。尹克西反而還多堅持了一段時間。
臨死前,想著過去三年時間的提心吊膽,想著自己一生作惡多端,終於醒悟。
他想做一個好人,但已經太遲了。隻能委托何足道去少林寺走一趟,告訴覺遠和尚經書的下落。
隻可惜他已經油盡燈枯,說完「經書在油中」幾個字之後,就死了。
何足道想問得更清楚一些,都已經沒有辦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