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目光微閃,然後點頭:「我明白他的意思。」
這兩個封號,其實就是在點兩人的缺點了。
燕行川希望沈遂能有點腦子,明辨是非,也知曉自己是什麼身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若不然,就算是他功勞再大,將來未必有好下場。
至於崔景,他出身世家,乃是投靠大燕最出色的世家,而崔氏一族一直以『仁德』立世,昔日亂世也能護著一方百姓,被百姓稱贊。
燕行川的意思是希望崔景以及崔氏族人,莫要忘了『仁義德行』,故而才得了一個『仁』字。
這是提點,也是警告。
沈遂要管好自己,崔景得管好自己的家族,既得高位,就不要忘了本心,更不能肆意妄為。
崔姒道:「你明白就好,崔家的事情還需要你多費心,影響了我倒是不要緊,我也沒什麼好影響的,就是怕他們影響了阿渡,也害了自家。」
「對了,你們何時回羨陽城接祖母?」
「年前就回去吧,等過了年,便回來了......」
兄妹三人又說了許久的話,將崔氏一族可能遇見的麻煩,該怎麼做都商量了一遍,之後二人便告辭離開。
崔姒並沒有立刻就和燕行川說可以讓孩子先做儲君的事情,隻是冷眼看著朝堂之上的熱鬧。
關於讓阿渡登位這事。
以上官桐為首的文臣當作沒這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做好他們臣子的本分。
以程大將軍、沈陌為首的武將表示主上開心就好,主上和少主是親父子,皇位誰坐都一樣,再說了,主上是不做皇帝,又不是駕崩了,急什麼急。
崔景更是沉默著不吭聲,有人問就是不清楚不了解。
跳得最歡的,便是沈遂為首的一眾人。
這一行人已經連續兩天跪在太極殿外,請燕行川收回這些想法,登基為帝,威懾天下。
那些話說得比唱的還好聽,燕行川都懶得搭理他們,愛跪著就跪著。
過了兩日,沈遂大約是見燕行川打定了主意不改變了,便帶著一眾人跪到了大明宮丹鳳門前,求見崔姒。
孩子都抱出來了,燕行川與崔姒的事情並不算什麼大秘密,基本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燕行川離開帝城三個月,便是回羨陽城接崔姒和孩子,更也不算秘密。
沈遂等人打的就是以大義逼著崔姒去勸燕行川的主意。
或許在沈遂看來,他忠於的是燕家,是燕行山,他看不上燕行川,後來燕家隻剩下燕行川,他勉強是認了這主上。
若是燕行川登位他沒有意見,但這個孩子不行。
他私心裡根本不承認這個孩子姓燕,是燕家血脈,更何況這孩子還是崔姒生的,他看不上崔氏一族,更看不上崔姒,覺得她是個心胸狹窄,心思不純的人。
他是堅決不同意燕行川自己不登位,將位置讓給一個幾歲的孩童的。
「他倒是管得寬。」崔姒冷笑了一聲,有些惱了。
這簡直就是將她架在火上烤。
以為她是好欺負是不是?
「以為他自己是誰,他要見我,我便要見嗎?胭脂,你親自走一趟,告訴這些人,我管不了這些事。」
胭脂領命而去,開了宮門,對一眾人道:
「諸位跪在這裡有什麼用,這個天下是主上的,主上說什麼就是什麼,找我家娘子有什麼用?我家娘子又不是主上什麼人,哪裡能管得了主上。」
『大義』這個包裹,崔姒這輩子可不背。
有人道:「主上與王姬不是夫妻嗎?」
胭脂就反問了:「夫妻?他們什麼時候是夫妻了?證據呢?可有三書六禮,可有拜天地祖宗?」
眾人:「......」
好像是,這兩人好像沒成親,既沒三書六禮,也沒拜天地祖宗。
說來說去,也不過是露水情緣罷了。
沒關係,管不了。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隻能灰溜溜地走了。
不過這件事傳到了燕行川耳中,也惹怒了他,第二日就派遣了沈遂領兵巡視各方,平定各地,清剿匪徒。
參與其中的眾人,也一個個找理由派遣了出去。
武將就去駐軍,文臣就去治理。
免得這一個個的,日子過得太閒,還有時間管到他頭上來,真的以為他是那等會礙於臣子不同意就改變主意的人。
想到崔姒這麼明擺著和他撇清關係,燕行川頭疼得厲害,實在是惱了沈遂,打定主意讓他以後少回帝城。
事情過來兩三日,崔姒見他氣消了些,這才告訴他先立儲君的建議,燕行川看著她許久。
他的目光沉默平靜,看得人心中有些發毛。
崔姒:「你看我做什麼?」
「你是不是不想與我成親?」
先立儲君,那還是先不成親的意思了。
燕行川心裡沒底,也有些慌,怕她要反悔。
「那倒是沒有。」崔姒是個遵守諾言的人,既然當初約定好了,沒有大變故,她也不會突然反悔,
「隻是孩子還太小,不知能力品性如何,大家都不安心,等他大一些,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大家就安心了。」
大燕剛立,不能人心不穩,他們擔心孩子無能,怕大燕沒有將來,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真的?」
「當然是真的,若是孩子能現在登位,我自然是巴不得,怎麼可能拖延。」
燕行川說不過她,也知曉自己是心急了,最後嘆了一口氣,隻能同意她的意見。
等到了第二日,他便找了上官桐,讓他上書『帝位暫空,先立儲君,他日考校能力再登位』的建議。
上官桐也覺這樣更穩妥,自然是照辦了。
等到了第二日朝會便上表了此建議,崔景也表示了贊同,程大將軍看看這兩人,也表示了贊同。
有了三位國公的同意,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至於不在帝城的沈遂,他的意見不重要,不在場,就當他的意見不存在。
十月底,大燕便冊立了儲君。
為北燕王燕行川之子燕雲渡。
北燕王為攝政王,處理朝政,教導儲君,直到儲君登位,還政於帝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