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彼岸,美國蘋果公司經過幾個月的加班加點,終於在2006年12月初倉促地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觸摸屏智能手機——iPhone1。
蘋果公司將自己的iPhone1吹噓成了跨時代的產品,革命性的產品,著實忽悠了很多並不知道華國小穀手機的消費者。
但經過一些專業電子消費媒體記者的實際體驗和對比,很多記者發現,iPhone1的表現並不如宣傳的那麼好,甚至在很多地方還落後於華國陸氏集團的小穀2006新意智能機。
一些知道小穀手機的歐美消費者,也通過各種軟硬件的對比,能發現iPhone1在很多地方都不如小穀手機。
奈何這個時代,歐美媒體有意識的屏蔽來自華國的新聞、消息,形成了一個大的信息繭房,許多歐美消費者甚至都不知道在iPhone1之前,華國就已經推出了觸摸屏的智能手機。
在蘋果公司和媒體的刻意引導下,許多歐美消費者甚至還以為iPhone1才是第一款大規模生產銷售的觸摸屏智能機。
沒辦法,別說現在了,即使二十年後,也有很多歐美人生活在媒體織就的信息繭房裡,對華國的了解非常片麵,甚至還以為華國非常落後。
當然,無論怎樣,既然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陸氏集團肯定是要買回來檢測,看看雙方有哪些區別的。
12月中旬,陸家貴親臨實驗室,拆機檢測員向陸家貴報告道:「陸主席,我們已經對iPhone1進行了詳細的拆機檢測。」
「硬件層麵,iPhone1采用的處理器性能,與我們自研的陸芯二號相比差不多。屏幕響應靈敏度經過儀器檢測,也比我們的小穀新意稍差。」
「最重要的是係統和應用生態,他們的IOS係統是封閉的,目前官方應用商店裡隻有寥寥十幾款應用,而且功能簡單,跟我們開源盤古係統下幾百款各類應用完全沒法比。」
陸家貴點了點頭,然後拿起一台iPhone1體驗了一會兒,感覺在產品的成熟度和完善度上,小穀手機確實利用先發優勢,領先蘋果公司一籌。
畢竟,小穀手機的生產、應用App,都受到了陸家貴這個重生者的影響,哪怕陸家貴不懂技術,在一些外觀、應用層麵進行一定的建議,以及進行大戰略方向性的設定,加上不差錢,所以造出來的產品明顯比iPhone1更好看、性能更加。
另外,iPhone1在美國的售價是499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比小穀2006新意智能機略貴。但小穀手機功能更強大,App更多、更流暢,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
很快,國內外一些客觀的科技評測網站和雜誌也發布了對比評測文章。
文章詳細對比了兩款手機的硬件參數、係統流暢度、應用豐富度,最終得出結論:小穀2006新意在整體體驗上更勝一籌,尤其超多的開源應用生態,優勢巨大。
消息傳回國內,廣大華國消費者與有榮焉。
「哈哈哈,還是我們陸首富厲害,手機做得比美國人還好!」
「我就說嘛,那個蘋果手機聽說應用都沒幾個,還不開源,哪裡比得過咱們的小穀手機。」
「支持國貨,支持小穀手機!」
然而,盡管如此,在歐美市場,兩款機子的銷售情況卻截然不同。
哪怕有少數科技愛好者和小穀手機的用戶在論壇、博客上發聲,指出iPhone1並非觸摸屏智能機的首創,且小穀智能手機使用體驗更佳,但這些聲音迅速被淹沒在蘋果公司強大的營銷攻勢和歐美主流媒體刻意的集體贊譽之中。
《華爾街日報》:「蘋果iPhone重新定義手機,開啟智能新時代!」
《紐約時報》:「喬布斯的又一力作,iPhone改變手機新格局!」
CNN、BBC等歐美媒體都連篇累牘地報道iPhone的「先進性」「革命性」,對其存在的瑕疵和應用的匱乏輕描淡寫,對小穀手機這個「來自華國的競爭者」則要麼隻字不提,要麼一筆帶過,刻意淡化小穀手機「全球首款成熟觸摸屏智能手機」的身份。
在猶太資本集團深度掌控的歐美媒體營造的「信息繭房」裡,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接收到的信息都是:iPhone1是劃時代的、是首創的、是最好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或者不相信,遠在東方的華國,有一款名為「小穀」的手機,在觸摸屏智能機方麵做得更早、更好。
許多歐美消費者,要麼在信息繭房的影響下,要麼本身就看不上華國產品,要麼想買卻沒有渠道,最終還是購買了iPhone1,讓iPhone1的歐美市場的銷量比小穀手機強了不少。
「老板,歐美市場的輿論對我們的銷量很不利。」全鴻飛看著海外傳回的媒體報道匯總,向陸家貴匯報,「蘋果靠著信息不對稱和媒體優勢,搶占了大部分歐美高端用戶的市場。」
「我們的手機雖然通過一些渠道進入了歐美和亞非拉市場,但銷售份額遠不如蘋果的iPhone1。」
陸家貴看著銷售報告數據表,神情平靜,並沒有太多意外或氣餒。
「很正常。」他放下報告,「在這個歐美中心論依然盛行的時代,想靠華國產品短時間內扭轉消費者的偏見,很難。猶太媒體集體的力量,我們暫時還無法抗衡。」
他走到世界地圖前,目光深邃:「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基本盤。華國市場,以及廣大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無窮。」
「隻要我們把盤古係統的生態做好,吸引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加入,形成華國體係,就算在歐美市場暫時落後,也能在全球占據半壁江山。」
他轉身對李千授和李光南道:「告訴研發部門,不要鬆懈,繼續迭代我們的芯片和係統。」
「同時,加大盤古係統對第三方手機廠商的授權推廣力度,特別是針對新興市場的本地品牌。」
「我們要的,不隻是小穀手機的成功,更是盤古生態的壯大!」
「明白!」李千授和吳水師齊聲應道。
陸家貴很清楚,前世安卓係手機用戶廣,但強大的手機廠商不多。而蘋果IOS係統,雖然隻有蘋果一家使用,但卻是世界一等一的科技公司,利潤超高,股票市值也超高。
今生他能憑借先知,讓小穀手機和盤古係統在初期就與蘋果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並且牢牢占據華國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已經是巨大的勝利。
剩下的,就是一場關於技術、生態和時間的持久戰了。
2006年12月31日,陸氏集團2006年年會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集團各級部門高管、公司優秀員工齊聚一堂,迎接新年。
這一年的年會有一個不同之處,陸氏集團沒有再邀請外部的歌舞團或明星來表演。
因為,陸氏集團後勤部自己組建了一支歌舞團,招聘了一大批專業藝術學校的畢業生,給公司的各種開業典禮、宴會、聚會、大型活動提供歌舞表演,不僅給這些藝術學生提供了就業,節約了集團邀請外部歌舞明星的費用,還能給集團內部高管、員工解決一部分婚姻問題。
另外,大家最喜慶的當然就是抽獎、以及發年終獎了。
除了集團根據業績、貢獻獎勵給員工的年終獎外,陸家貴在這次年會上宣布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為了感謝集團上下所有員工這些年兢兢業業的工作,為集團和他陸家貴創造的利潤,陸家貴決定不論職級、不論貢獻,全集團上下50多萬員工,陸家貴每個人都發1萬元的新年紅包。
這筆錢不是集團出的,集團出的是年終獎。這筆每人1萬元的紅包,是陸家貴作為老板,對所有員工的一次感謝,從陸家貴的個人資產裡走賬,直接打入每個員工的賬戶。
每個人1萬元,這筆錢高達50多億,全部由陸家貴個人出,立即引發了全國,甚至全世界輿論界的震動。
陸氏集團的福利和薪資水平、年終獎水平已經夠高了。
誰也沒想到,老板陸家貴居然還來了一次普發紅包,每個人高達1萬,一視同仁。
雖然對高級職員來說這筆錢不多,但對基層員工來說,這筆意外之財著實驚喜,全國媒體都充滿了對陸家貴的贊譽,陸家貴又借此收割了一番全民好感。





